投资肯定不能当懒汉,但是太“勤快”也不见得明智。有些投资者闻鸡起舞枕戈达旦,每天开盘时盯紧交易屏幕,力争不错过任何一条小道消息,但投资收益并不见得好;有些投资者买了股票后十天半月不看一下,工作娱乐样样不耽误,但投资收益也不见得差,原因何在?
有媒体报道,2009年股票型基金平均收益率达到69.72%,但至少有三成基民仍然出现亏损,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频繁换手基金,希望波段操作。
这一调查是由INTAGE集团联恒市场研究公司对北京、上海、广州三地投资者进行的,结果显示:合计有30%的基民亏损,其中15%亏损在10%以上,有24%的基民持平。32%的基民收益在10%以内,而收益高于10%的合计只有14%,其中收益在30%以上的竟然只有1%。在基金业绩大好的年份仍然亏损,原因主要是频繁择时,频繁换基,以炒股心态对待基金,错过最好的上涨阶段。
可见,投资股市,“急功”同样未必“近利”,相反,关注大势,把握节奏,放松心态,做个轻松的“懒人”,反而可能收益更多。
那么,基金投资应如何“偷懒”呢?首先,不要频繁换手基金。虽然别人的基金这一个月跑得比你的基金快,但下个月你的基金也许跑得比他快了,因为基金是专家理财,基金经理有自己的投资思路和节奏,基金短期的涨跌不能够说明问题。
其次,不要盲目操作波段。有些投资者每天查询净值,看昨天自己赚了还是亏了,扼腕叹息自己,如果是高抛低吸一定赚得更多。这看起来很完美很引人入胜,但实际操作性却非常有限。因为股市短期的涨跌难以预计,而且基金交易的费用更贵,炒作成本更高;此外,基金申购赎回都需要一定的周期,炒作难度更大。
第三,如果要“偷懒”,最好是基金定投。每月定时定额申购基金,既解决了择时的难题,又平均了申购成本,摊平了市场的波动风险。更重要的是,随着时间的累积,复利效应就会逐渐显现,让你轻松理财。
需要说明的是,“偷懒”不是盲目的,也不是无原则的,有些懒是不能偷的,那就是选择一只好基金,而且要货比三家,定期检查。只有在这一环节上不偷懒不含糊,才算是偷懒偷得高明,也才能够轻松投资,收益丰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