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什么样的基金才算好基金?随着近期股市呈现出底部特征,许多专业人士开始极力向投资者推荐由明星经理管理的偏股型基金,也有专家认为以长期投资的眼光衡量应该选择崇尚被动投资的指数型基金??晌裁从幸徊糠只衩髅骶褪枪郝蛄酥甘突?,甚至是明星经理管理的偏股型基金,仍然感到苦不堪言呢!
笔者朋友中就有这样一位。他买了一只基金后不久就开始饱受失眠的折磨。他先是嫌手中这只基金涨得太慢,于是换了一只涨得快的,再隔了一段时间发现手里这只还是不理想,便又换。更糟糕的是,每当股指出现回调,便急急忙忙去办理赎回;看到股指再创新高,就按捺不住诱惑再次买进。结果自然可想而知:尽管在此期间股指上涨超过了20%,他却一直处于微亏状态。搞得自己终日心慌气短,寝食难安,日渐消瘦。
也许你会认为他不该如此频繁买卖,在市场底部买入并坚持持有到阶段性高点才是投基能够成功的不二法则,可你想没想过他为什么做不到?原来,我这位朋友平日里在外面为人处事谨小慎微,在家里喜欢精打细算,生活中稍微遇到点事就吃不好睡不着,属于典型的厌恶风险型,却选择了风险最高的股票型基金,结果是投资品种的高风险导致他心理压力过大,过大的心理压力又致使他持续做出错误决策,而由错误决策所导致的一次次失败又必然导致他身心健康进一步受损。古今中外无数事例证明,只有当所投资的品种与投资者固有的性格特征相适应,才能够摆脱情绪化操作,保持理性,进而做到游刃有余。
也正是基于这一客观规律,基金公司近年来纷纷为基民们开设了“风险自测”专栏,以帮助投资者在指数型基金、偏股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和债券基金这些获利能力不同,风险水平也相应不同的投资品种之间进行选择。但需要强调的是,绝大多数人通常无法预先获知自己适合从事那类投资活动。其中相当一部分人会在证券投资特有的压力长期作用下产生性格的扭曲、变异。如,明明在平常工作生活中属于风风火火,敢做敢当的性格类型,却在需要对重大投资活动进行决策时变得前怕狼后怕虎;同样比较常见的是,原本喜欢独立思考,讲究深思熟虑,处事非常有主见的人,在决定一笔数额巨大的资产是否应该买或卖时,却又会仅仅依据什么人的一句话。
还应该指出的是,人对证券投资活动这种固有压力的承受能力会随着年龄、经济收入、投资经验的变化而不同,因此,纵然你当初投资了与自己性格特征相适应的基金,也还需要通过阶段性心理测试来动态印证是否与所持有的基金品种相适应。具体方法是:每当基金的净值发生剧烈波动后,便记录下自身的心理感受。如果近期总是感觉心态不佳,甚至变得寝食难安,即便暂时脱离了相关活动也难以恢复常态,就应考虑分期分批转换风险较低一级的品种实施降压,直至焦虑感消失。反之,也可依据心理测试结果分期分批调高投资品种的风险等级。总之一句话,适合你的基金才算好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