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朋友谈起他买基金时挑选基金经理的标准是:这位基金经理既经历过牛市的激情,也承受过熊市的磨难。以此为标准,我想他很快就会发现,太多基金经理不符合要求了。
随便翻开目前一些基金经理的工作履历就可以发现,相当多基金经理在上岗之前可能根本没有大资金的管理经验,更不要说经历过一个完整的“牛熊市”。
说实在的,笔者对普通投资者挑选基金经理的准确性一直都很疑惑,实在搞不清楚以目前的公开资料,投资者能在多大程度上了解基金经理。
时下基金公司一遇基金发行,大多都会用上“明星基金”经理作为宣传工具,对基金经理的宣传不外其以往操刀的基金业绩如何如何。撇开“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不说,就算是基金经理的过往投资业绩,也未必是过去情况的真实反映。比如,有的基金经理只是在一次行情中表现出色,此外则相当马虎,而基金公司大说特说的正好只是表现出色的这一段。又比如,有些基金经理虽有与众不同的投资理念和策略,但迫于排名等各方面的压力而不得不追逐热点?;褂幸恍┗鹁?SPAN lang=EN-US>,为了配合公司基金发行,发表一些言不由衷的对市场的看法。根据这些信息研究出的结果,投资者会在一定程度上误读基金经理。
笔者认为,目前中国的基金市场还远没到因为某个基金经理而买其管理的基金的地步,能挑准一家运作规范的基金公司,对投资者来说就已经算是大功告成了。